超声辐射器的锤击法模态分析

试验对象:超声辐射器 试验目的:矩形超声辐射器的模态分析 系统构成:f-tool完整版、NI USB 9234、力锤、加速度传感器、线缆 关键词:超声辐射器、矩形板、模态分析 试验描述: 弯曲振动换能器综合了纵向换能器的高效率和弯曲振动薄板的大辐射面积等优点,在空气强功率领域、超声清洗等大功率超声应用场景中。在超声清洗中,为了提高清洗效率,常常通过在清洗槽中产生多种频率的生成的消除可能产生的驻波。对矩形超声辐射器的振动模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使用f-tool软件的FRF模块,对超声辐射器进行锤击法传递函数测试,得到超声辐射器的传递函数曲线。在f-tool软件的MODAL模块中生成超声辐射器的三维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最终得到了超声辐射器的振动模态。模态分析的结果主要是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比。 传递函数计算结果 模态测试结果显示

详情

生产线固有频率自动测试

测试对象:金属叶片、刹车盘等结构件 系统构成:f-line测试系统 关键词:金属叶片、自动频谱分析 系统描述: f-line产线固有频率测试系统是专门为生产线产品固有频率测试设计的测试系统。适合生产线上对产品进行振动固有频率检测。 系统选用进口机箱和数据采集硬件。保证数据采集的高精度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软件融合先进算法和多年现场测试经验,准确率高、速度快。UI界面易于操作,产线工人可快速熟练掌握。   产品特点 系统特点: 1.      自动信号采集并实时频谱分析; 2.      根据设置自动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3.      频率测量范围1~25KHz; 4.      频率测量精度可达到0.1Hz; 5.      自动进行统计分析并实时显示; 6.      测试结果自动保存,一键查看; 7.      支持半定制扩展其他功能。

详情

风扇生产线异音异响自动测试系统

测试对象:风扇 系统构成:ANT产线异音测试系统 关键词:ANT、异音测试 系统描述: 异音测试系统(ANT)是专门为电机类产品、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生产线设计研发的异音检测设备。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可识别出多种类型的微弱异音信号。 系统软件融合先进算法和多年现场测试经验,准确率高、速度快、UI界面易用。选用进口机箱和数据采集硬件。保证数据采集的高精度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异音异响测试项目: 由于装配不良导致的异响 电机缺陷导致的异响 振动环境导致的异响 分析电机的振动和声音频率成分 声压级检测 产品特点 1.      支持创建测试序列,一次完成多种状态的测试。序列中的每一个测试项,都可进行单独的参数设置; 2.      针对不同类型的异音,可设置针对性的滤波器组合和分析参数,从而保证对各种类型的异音都能进行最优的检测. 3.      自动统计故障信息; 4.      测试结果自动保存; 5.      支持定制“上传工厂管理系统”等其他功能。

详情

电机生产线异音异响自动测试系统

测试对象:电机 系统构成:ANT产线异音测试系统 关键词:ANT、异音测试、电机 系统描述: 异音测试系统(ANT)是专门为电机类产品、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生产线设计研发的异音检测设备。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可识别出多种类型的微弱异音信号。 系统软件融合先进算法和多年现场测试经验,准确率高、速度快、UI界面易用。选用进口机箱和数据采集硬件。保证数据采集的高精度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测试项目: 由于装配不良导致的异响 零部件缺陷导致的异响 分析电机的振动和声音频率成分 声压级检测 产品特点 1.      支持创建测试序列,一次完成多种状态的测试。序列中的每一个测试项,都可进行单独的参数设置; 2.      针对不同类型的异音,可设置针对性的滤波器组合和分析参数,从而保证对各种类型的异音都能进行最优的检测. 3.      自动统计故障信息; 4.      测试结果自动保存; 5.      支持定制“上传工厂管理系统”等其他功能。

详情

WIFI是如何发明的,无线扩频技术发明故事

史上第一个全裸出镜的女星,竟然发明了一项每人都离不开的技术 她曾经被称为女版爱迪生,还有人说,她几乎就成了第二个居里夫人,但她最为人熟知的名号,当然还是“WIFI之母”。 严谨来说,海蒂并不能被称为“WIFI之母”,因为她的发明其实是无线扩频技术,只不过被应用到无线网络中去了而已。那么她的一生,到底还有那些传奇呢? 01 1914年,海蒂出生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当她慢慢长大,人们发现,海蒂长得越来越美,无论她在那里,必然会是全场瞩目的焦点。 这一点,海蒂自己也很清楚,因此,少女时期的她,经常幻想自己能凭借美貌成为一个女演员,拍电影,成为大明星。 于是,初生牛犊的海蒂跑到了维也纳电影工厂自荐,办公室里全是男人,海蒂进来后,大家都为海蒂的美貌所震惊。海蒂对房间里的男人们说,自己想拍电影,导演不假思索一口答应。 当时的海蒂只有16岁,没有经验,也不是科班出身,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能接一些龙套角色。这不是海蒂的期望,她想导演提出,自己不想再当临时演员。 结果导演也并没有嘲笑海蒂异想天开,而是真的给她找来了一部电影《神魂颠倒》,并且点名让海蒂当女主角。海蒂非常兴奋,但很快就清醒过来,天上不会无端端掉馅饼。 她再次找到导演,询问为什么她能得到这么珍贵的机会。导演直截了当地跟她说:“这部电影的女主角需要全裸出镜。” 听到这,海蒂也没有拒绝,而是接受了这个剧本。电影一经上映,倾国倾城的外貌,加上火辣性感的身材,海蒂火速成为当时最红的影星。 《神魂颠倒》不仅为海蒂带来了知名度,还成就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段婚姻。有一个叫曼德尔的男人,看完电影后下定决心,自己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海蒂娶回家。 这个曼德尔也不是一般人,他是来自奥地利的军火商,财大气粗。曼德尔为了俘获海蒂的芳心,豪掷千金投其所好。很快,海蒂沦陷了,19岁的她决定嫁作人妇。 可是婚后的日子并不好过,海蒂慢慢发现,自己的丈夫十分暴躁,还是个控制狂。最重要的是,他并不是真心爱海蒂,他只是花钱“收购”了海蒂的美貌,带着她到各种舞会上疯狂炫耀。 而且,曼德尔本人是因为看到电影中海蒂的全裸戏份才被吸引的,婚后他却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妻子的美。他不惜重金收购海蒂的电影和艳照,但人们看到有利可图,复制得越来越多,根本屡禁不绝。 因为妻子太美了,曼德尔还总是疑心妻子会对自己不忠,将她软禁在家里,不让她和外界接触,除非自己守在身旁。 曼德尔还是狂热的法西斯拥护者,他和希特勒私交甚好,而海蒂曾亲眼见过纳粹对犹太人的恶行,自己的父亲也是犹太人出身。 她曾劝丈夫不要为法西斯做事,但曼德尔唯利是图,对海蒂的请求视若无睹。海蒂觉得忍无可忍,终于找了个机会,从家中逃走,挣脱曼德尔的魔掌。 02 1937年,海蒂离开了那个地狱般的家以及魔鬼似的丈夫,去到了英国。在那里,她遇见了路易斯·梅耶,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创始人。 梅耶邀请她签约到米高梅,并付每周500美金的片酬。海蒂爽快地和梅耶签下7年的合约,正式进军好莱坞。 毫无疑问,海蒂在好莱坞也平步青云,她拍了不少电影,还登上众多杂志的封面。一时间,她成为了整个好莱坞最瞩目的明星。 因为她惊人的美貌,不仅撼动了整个好莱坞,甚至掀起了时尚圈的一股风潮。女人们模仿她的穿着打扮,甚至发型也不放过。 海蒂还招来了不少狂蜂浪蝶,当中甚至包括了肯尼迪和卓别林。但海蒂一点也不为这些事情感到开心,因为她知道,大家只是喜欢她的外貌,从没注意过她的内在。 米高梅为她安排的电影角色,几乎清一色都是花瓶般的存在,没有人赏识她的演技,因为大家根本不在乎她有没有演技。 慢慢地,海蒂对拍电影失去了兴趣,她开始搞起了发明来。 当时正值二战期间,海蒂发现,盟军在海战中经常失利。于是她一股脑地扎进了实验室,画图纸、列公式、做推算…… 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停滞,这时她遇见了一个音乐家乔治·安泰尔。乔治为她弹钢琴纾解忧愁,结果海蒂却从自动钢琴演奏原理得到了灵感,她开始和乔治一起搭档研发出一套“秘密通讯系统”,也就是我们今天认知中的“扩频通讯技术”。 研究成功后,海蒂带着研究报告去申请专利,1942年,申请通过,此后谁需要运用这项技术,都得给海蒂和乔治支付专利费。 但当时的海蒂并没有想着赚钱,她第一时间找到了美国海军,希望他们能采用这项技术去打仗。 可是海军方面对海蒂和她的发明根本不屑一顾,因为他们并不信任面前这个女人。 他们承认,海蒂很漂亮,就是因为她长得很漂亮,还是个电影明星,怎么可能做出如此高端科学的研究发明。其次,她的前夫是军火大亨,而且和希特勒有联系,他们担心海蒂是间谍。 事实上,海蒂太有可能研究出如此科学的发明,因为在海蒂的求学期间,她的理科,特别是数学,成绩非常优异,而且她还曾攻读通信专业。可以说,她是这项发明专业上的专业人才。 然而没办法,对方就是对海蒂无法信任。一开始,海蒂是因为在演艺事业上无法满足,才转行重新投入研究,没想到还是被拒之门外,于是她决定重回好莱坞。 可是娱乐圈的变化速度非常快,在海蒂离开的那段时间里,好莱坞早已不是曾经的那个样子,她也不再是当红影星。无奈之下,她只能接拍一部又一部的烂片。 过了一段时日,海蒂不甘心,决定自己创业拍电影,可是却赔得血本无归。无论是哪一头的事业,海蒂都不得意。同样不得意的,还有她的感情和生活。 03 在离开曼德尔以后,海蒂还有过五段婚姻,但是每一段都不靠谱。第二任丈夫是个编剧,结婚不到三个月就出轨女演员。还有第五任丈夫,不仅酗酒,离婚时还卷走了海蒂所有钱财。 打击接踵而来,让海蒂无法承受,慢慢地,她开始走向堕落的深渊。 她染上了毒瘾,还到超市中盗窃过商品,最终锒铛入狱。本来已是倾城美貌,她却恋上了整容,将自己的一张好面孔折腾得难看不堪。 海蒂也渐渐地不爱与人接触,她一个人住在一间公寓里,极少与他人见面,整日躲在房子里,过得十分凄惨。 直到1997年,她收到一通电话,因为她发明的扩频技术被大规模采用,海军潜艇中的无线电设备、蓝牙技术还有军事卫星等,她被授予“电子前沿基金会先锋奖”,科学界终于承认她在计算及通信方面的贡献,并尊称她为“CDMA之母”。 可是那时,海蒂已经83岁高龄,卧于病榻,根本无法出席颁奖礼领奖。而且在3年后,海蒂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 2014年,海蒂被列入美国发明家名人堂,与爱迪生、莱特兄弟、马斯特等享有同样的荣誉。只是很可惜,这一切她都不能亲眼见到。 海蒂,一个绝色尤物,却也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造福后人,是当之无愧的女神。她有好看的皮囊,但她的头脑更令人惊讶。她一直希望打破花瓶的标签,却直至晚年也不得志,这是海蒂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但现在,人们终于看见了她,并且会永远记得她,记得她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电影明星,更记得她为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

详情

wifi6的测试标准及屏蔽箱的屏蔽要求

WiFi6-发射测试项目 发射功率 频谱模板 功率平坦度 EVM 动态功率控制 WiFi6-接收测试项目 接收灵敏度 最大接收电平 一、WiFi6-发射项目测试拓扑 发射功率、频谱模板、功率平坦度、EVM都使用该拓扑进行测试。 关键测试过程: 1)PC通过DUT控制接口控制DUT发射信号; 2)综测仪IQNXN测试DUT的发射信号的功率、频谱模板等参数; 3)测试参数通过IQNXN控制接口传递给PC上相应软件界面显示; 1.1 WiFi6-发射功率 发射功率的大小能够体现DUT信号覆盖范围强弱,发射功率越大则覆盖范围越大。但发射功率太大会恶化信号质量,也可能超出相关国家对发射信号功率的限制要求。 因此发射功率的限值有两个要求: 1.不能使得DUT产品发射信号质量低于相关协议标准; 2.不能超出相关国家对发射信号的功率限值要求。 FCC 提议采用新的 5.925 – 7.125GHZ之间的 6GHz 频段作为新的WiFi6频段,目前国内尚无该项规划,也没有相应的功率限值要求。 1.2 WiFi6-频谱模板 频谱模板会内置于外购的专业仪器中,比如IQNXN。802.11ax协议规定的模板要求如下所示。测试结果会直接在PC的软件界面显示是否符合模板要求。 1.3 WiFi6-功率平坦度 功率平坦度模板会内置于外购的专业仪器中,比如IQNXN。802.11ax协议规定的模板要求如下所示。测试结果会直接在PC的软件界面显示是否符合模板要求。 802.11ax引入1024QAM,由于调制阶数的提高,满足正确解码的EVM也有更高要求,256QAM需要达到-32dB,而1024QAM需要达到-35dB。 1.4 WiFi6-EVM 802.11ax引入1024QAM,由于调制阶数的提高,满足正确解码的EVM也有更高要求,256QAM需要达到-32dB,而1024QAM需要达到-35dB。 802.11ax引入OFDMA和MU-MIMO机制。 1)该机制需要对触发帧(HE TB PPDU)信号质量有总体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上边表格第五、六列; 2)额外增加了对各个RU单元进行EVM测试的要求。 1.5 WiFi6-动态功率控制 802.11ax引入MU-MIMO和OFDMA传输,实现该传输需要终端具备动态功率控制和AP端RSSI信号检测能力,使得AP端所接收到的各个STA的发射功率基本一致,避免接收AP端的同步问题。终端STA设备的动态功率和RSSI检测能力指标要求如下。 此项仅对终端设备STA做要求,而AP则没有这项测试要求 二、WiFi6-接收项目测试拓扑 接收灵敏度和最大接收电平都使用该拓扑进行测试。 关键测试过程: 1)PC控制IQNXN发射特定协议标准信号,信号功率范围可调; 2)DUT接收协议标准信号,将接收结果反馈给PC 3)当接收结果达到规定的丢包率时,记录此时的协议标准信号的功率值。 为防止外部信号干扰,此项测试必须在屏蔽箱中进行! 2.1…

详情

WIFI6屏蔽箱的测试方法

WIFI的技术不断发展,传输速度也越来越快,无线的技术标准也在不断的革新和改进之中。FCC 提议采用新的 5.925 – 7.125GHZ之间的 6GHz 频段作为新的WiFi6频段,目前国内尚无该项规划,也没有相应的功率限值要求。国内已经有不少无线芯片厂家在积极测试WIFI6的技术。 苏州一芯片公司目前有大量的WIFI6的测试需求,需要一个专用的WIFI6的测试屏蔽箱,屏蔽性能要求很高0-6GHZ》80DB,因为WIFI的日常使用信号要求能够满足全方位的连接服务,所以需要配备2D 步进式转台,以便能够满足WIFI6的测试需求。 根据客户的测试需求,我们定制设计出一款满足于WIFI6的测试,满足全方位带转台的屏蔽箱。客户的的测试屏蔽需求要求大于80DB,但我们在测试过程中,对测试标准还有一些分歧,以免我们测试屏蔽箱的效能,我们一般都采用定向天线,频率发射10DB ,接收10DB ,分别测试箱体内外的信号值。我们在出厂的测试过程中,基本四周各项都达到80DB,但客户在公司自测过程中采用全向天线,频率发射20DB,接收20DB,测试结果呢,总是少了10个DB左右,所以这个WIFI6屏蔽箱的屏蔽效能总是在70-75DB左右,为此,我们还认为是测试方法所造成的结果差异。如来我们采用同一个测试标准,在各个接口处重新测量,发现个别SMA接口的品质有些问题,我们在接口处明显感觉到信号的差异。 其实做屏蔽箱,拼的就是服务和用心程度,这次我们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得到深刻教训,品质无小事,认真无终点。我们一定会严格把控好每一个细节,不辜负每个客户的重托。

详情

笔记本风扇异音异响测试

笔记本风扇是笔记本电脑工作时非常重要的一个零件。虽然不像CPU 内存,硬盘这样非常精贵,但是非常的重要,缺少风扇,笔记本可能温度非常高,电脑会运行缓慢,死机无法正常工作。 笔记本非常小,但制作生产也并非容易。笔记本风扇生产工艺也非常严格。笔记本风扇一般由风叶,和电子程序件组成。笔记风扇虽然简单,但是品质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 笔记本风扇的品质问题主要在于其运行过程的所产生的异音异响。笔记本工作的时候如果风扇有异音或者异响,非常影响笔记本的工作体念,笔记本生产商也可能会因为风扇异音问题遭到投诉。   笔记本风扇异音异响的的问题有很多种,有因为多料而使得风扇异响,也有因为品质问题摩擦而产响异响。异音检测也非常困难,异音异响测试系统是专门解决产品运行过程中因为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异音异响问题,通过声音采集,分析异音的频率和特性,从而定位产生异音的原因。同时也可能通过振动传感器,通过振动频段及数据还原声音组长,定位分析出其内部的异音组成,及定位异音种类。 笔记本风扇异音异响测试是一套成熟的解决笔记本风扇运行异音异响的检测工具,我们积累了非常多的异音异响检测方面的经验。系统测试公式更贴合生产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异音异响测试系统软件我们集成了很多生产测试中很多问题解决的工具和算法,操作非常简单,实用。

详情

产品异音检测与智能化分析

一、异音检测是为了提高产品良品率,提高产品测试效率 家电生产企业高度重视将机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至工厂的实际业务中,企业想打造的智能互联工厂,目前已实现各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有序化和数字化。企业某厂区生产线部署了分贝检测设备,通过对生产的产品逐件进行噪音分贝人工检测,评判产品是否合格,并将评判结果人工录入至生产线MES系统。 二、异音检测的问题与难度 1.当产品测试噪音分贝大于标准设定分贝值时,分贝检测设备可将其判断为不合格,但此设备无法识别产品运行中的异音,如摩擦音、共振音、口哨音等。 2.快节拍、高强度的产品装配流水线工作使得生产线检测工人听取噪音时间过长,易产生疲劳和误判,导致不合格品流至下线,影响生产线整体检验的可靠性。 3.现有分贝检测系统基于一次性诊断与判别,过程音频未采集,设备噪音故障类型未记录,产品质量原因无法追溯。 4.实时运行的生产线、相关设备、隔音室等机械噪音干扰,对如何获取高质量的产品运行音频是挑战,需开发相应的音频降噪技术。 5.新开发的噪音智能识别系统如何实现与现有的分贝检测系统、MES、RFID编码系统等的无缝集成,且达到隔音室、生产线的智能控制,是面临的挑战。 三、异音检测解决方案 基于客户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平台软件及硬件资源,开发产品噪音大数据智能检测系统,有效解决人工检测无法准确、可靠识别异音的痛点。解决方案包括非结构化音频数据实时采集与存储、分析建模与智能识别、结果输出与可视化展现三大部分,核心过程如下: 阶段1:异音分析模型搭建 针对生产线采集的大量历史检测音频,利用端点检测技术对产品运转过程中起、停机阶段的音频区段进行智能切割,利用数字滤波技术自动对音频进行降噪。 通过特征自动提取与样本标定,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智能分类模型,模拟人工判断行为。 阶段2:音频测试参数调优 智能分类模型需通过大量音频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与优化,并验证其准确性。算法专家利用历史音频对模型进行验证与参数调优,通过不断扩充训练样本及模型自学习,确保识别准确率满足生产线质检精度要求。 阶段3:异音测试系统上线实施 构建音频采集系统,实现产品分贝检测产线对音频的实时同步采集与型号关联。智能识别模型自动完成音频文件的接入、特征提取、智能判别等工作,输出对应产品条码号的实时判别结果,对异音自动报警,并针对识别结果对产品异音原因进行智能分类,辅助返修排故。系统将智能检验结果实时反馈至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产线质量问题统计与分析。

详情

【射频测试百科】互联网究竟是怎么诞生的?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斯普特尼克一号(Спутник-1) 这颗卫星的升空,轰动了整个世界,也让当时的美国政府震惊不已。他们认为,在日趋激烈的冷战对抗中,自己已经全面落后于苏联。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美国国防部很快于1958年2月组建了一个神秘的科研部门——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高级研究计划局)。 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如何将那些具有潜在军事价值、风险大、投资大的“黑科技”,应用于军事领域。 ▉ ARPANET的诞生 进入60年代,冷战持续升级,美苏双方拼命扩充自己的核武库。 为了保证自己能在苏联的第一轮核打击下具备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美国国防部决定研究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无数的节点组成,当若干节点被摧毁后,其它节点仍能相互通信。 最早接到该任务的是ARPA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IPTO,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的第一任主管,约瑟夫·利克莱德(Joseph C.R.Licklider)。 约瑟夫·利克莱德 早在1960 年,利克莱德在自己的论文《人与电脑》中提出了一个激进的构想,即人类的思维将与计算机深度结合,实现“人机共生”。在他的任期内,美国70%的计算机科学研究都是由ARPA资助的。 1964年,利克莱德没来得及实现自己的构想,就离开了ARPA,接替他的是伊凡·苏泽兰(Ivan Sutherland)。两年后,来自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成为IPTO的第三任主管。 罗伯特·泰勒是整个项目的真正发起者 罗伯特·泰勒仔细观察了IPTO内的一个小型通信网络(由三个电传打字机和三台计算机组成)后,认为不兼容的计算机通信没有任何意义,应该建立一个兼容的协议,允许所有终端之间互相通信。 当时ARPA的负责人查尔斯·赫茨菲尔德(Charles Herzfeld)非常支持罗伯特·泰勒的计划。为了完成计划,罗伯特·泰勒到处搜罗科技精英,加入自己的新通信网络项目。 他找来的人确实都很牛逼,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学院(MIT)林肯实验室的计算机天才拉里·罗伯茨(Larry Roberts,全名是Lawrence G. Roberts)、提出“分布式通信理论”的兰德公司科学家保罗.巴兰(P.Baran)、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分组交换理论专家伦纳德.克兰罗克(L.Kleinrock)等。 拉里·罗伯茨被任命为新通信网络项目的项目经理和首席架构师。 拉里·罗伯茨 1966年,新型通信网络项目完成内部立项,ARPA将其命名为“ARPANET(阿帕网)”。 1967年4月,在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召开的ARPA IPTO PI会议上,拉里·罗伯茨组织了有关ARPANET设计方案的讨论。不久后,拉里·罗伯茨发表第一篇关于ARPANET设计的论文:“Multiple 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computer Communication(多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1968年夏天,美国国防部正式启动了“ARPANET”项目的招标。1969年1月,来自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的BBN(Bolt Beranek and Newman Inc.)公司赢得了这个价值100万美元的合同。 项目的第一阶段,拉里·罗伯茨计划在美国西南部建立一个四节点的网络。节点分别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大型计算机。 四个节点的位置   四个节点的具体信息 四个节点之间,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IMP设备和通信线路(由AT&T公司提供,速率为50kbps)进行连接。 IMP,全名叫做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接口消息处理机)。它的基础硬件其实是配有12K存储器的Honeywell…

详情